2万亿智能仓储赛道,机器人要分多大蛋糕?
本篇正文内容如下:
凌晨1点下单,第二天早上9点快递就敲门——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来的?
不是仓库工人24小时连轴转,而是货架间穿梭的机器人、自动抓取货物的机械臂、能自己卸货的“钢铁帮手”在干活。
现在的仓库,正在悄悄变成“机器人王国”,而这背后,是一个超万亿的物流仓储赛道正在被彻底重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企业每年花在仓储上的钱,能占到总运营成本的18%-25%。比如一家年营收10亿的电商公司,光仓库房租、人工、损耗就可能花掉2亿。
更头疼的是人工的“天花板”:
传统仓库里,工人70%的时间都在“走路”——从货架到拣货台,一天走几万步是常事,效率却低得可怜;
大促的时候,人工拣货容易出错,发错货的售后成本比货本身还贵;
夏天集装箱里温度能到40℃+,冬天零下十几度,装卸工招不来、留不住,还容易出安全事故。
机器人就是来解决这些“老大难”的:
亚马逊的机器人能把货架直接“驮”到工人面前,工人不用走路,拣货效率翻了2倍;
中力股份的“极简搬运车”,教一次就会走路线,长距离运货不用人管,比人工省了一半力气;
兰剑智能的“亚洲象”机器人,一小时能卸1000件货,比3个工人一起干还快,还不怕高温低温。
简单说,机器人不是“炫技”,是企业想活下去、活得好的“刚需”——毕竟省下来的成本、提上去的效率,最后都会变成我们买东西更便宜、收快递更快的实惠。用一句话形容:蛋糕大到吃不完,现在才刚挖第一勺。
先看全球:2024年的时候,80%的仓库还在用人工,没装任何自动化设备。如果所有仓库都换成智能系统,这个市场的潜在规模能超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全国一年社会物流费用的1/10还多。
再看中国:2024年国内智能仓储市场已经有1013亿,预计到2029年能涨到2010亿,5年翻一倍,每年都能涨15%左右。特别是制造业,比如新能源电池厂、汽车工厂,对智能仓库的需求更猛,2029年这块市场就能超1000亿。
为什么能涨这么快?
电商还在渗透:美国现在电商占零售的16%,中国是25%,未来还有很多实体店会转到线上,仓库得跟着“变智能”;
人工越来越贵:美国仓库工人时薪约130元,中国一线城市仓储工月薪也得6000+,机器人一次投入,3年就能回本,之后都是省的;
现在的仓库机器人,已经不是只会“搬箱子”的傻大个了,能干的活越来越细,但还有两块“硬骨头”没啃下来。
以前仓库拣货,工人得拿着单子在货架间跑,像“寻宝”一样找货。现在不一样了:
亚马逊的Vulcan Pick机器人,能从乱糟糟的软兜里把东西抓出来,还能判断“这活我能不能干”——干不了的才叫人,现在已经能搞定80%的拣货需求;
极智嘉的机器人更厉害,一个仓库能同时调度5000台,比行业平均水平多10倍,拣货准确率能到99.99%,比人工少错10倍。
但难点还在:碰到毛绒玩具、透明玻璃罐这种“不好抓”的东西,机器人还是会“手抖”。不过现在企业都在练“触觉”技术,未来1-2年,这些难题可能就解决了。
如果说场内是“精装修”,场外装卸就是“毛坯房”——现在80%的卡车装卸还得靠人工,因为:
夏天货箱里40℃,冬天零下,人工装卸又累又危险。
不过已经有突破了:
波士顿动力和DHL合作的Stretch机器人,用吸盘卸货,一小时能卸700箱,还能搬50磅(约23公斤)的重货;
国内中力股份做了“智能装卸方案”,把散货装进标准笼箱,机器人就能自动装车;兰剑智能的“亚洲象”机器人,装卸速度比人工快3倍。
未来,等装卸机器人普及了,从仓库到卡车再到配送站,整个物流链可能都见不到几个搬运工——这才是真正的“无人物流”。不是只有亚马逊、京东这些大公司在干,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布局,只是分工不同:亚马逊:2012年就买了机器人公司,现在有100万台机器人在仓库里干活,还搞了“数字孪生”——仓库里的机器人怎么动,电脑上能实时看到,调度效率更高;
凯傲集团:2025年上半年订单涨了67%,光电商订单就占了87%,旗下的机器人能搞定从货架到卡车的全流程;
Symbotic:跟沃尔玛绑得很紧,帮沃尔玛做“微型仓库”,放在超市后台,一小时就能完成订单,未来要铺400个门店。
极智嘉:全球70%的收入来自海外,帮UPS建了智能仓,700台机器人一天能处理10万单,仓库空间还省了30%;
杭叉集团:收购了机器人公司国自,现在能做巡检、拣选、搬运全系列机器人,还跟京东合作开拓东南亚市场;
中力股份:搞了“数智新仓”,把大仓库拆成小的“移动仓库”,放在生产线旁边,不用建大厂房,还能省40%的地;
兰剑智能:做了30年物流设备,现在海外订单涨了281%,机器人能装卸、能拣货,还能对接自动码垛系统。
这些企业不管大小,都在干同一件事:让仓库机器人更便宜、更灵活、更懂中国市场。比如中力的“极简搬运车”,不用复杂调试,工人按5个键就能用,特别适合中小仓库。
可能用不了5年,你去参观仓库,会发现:
门口有机器人自动卸卡车,不用工人搬;
货架间有AGV机器人穿梭,把货送到拣选台;
机械臂精准抓取货物,打包、贴单全自动;
只有几个工程师在电脑前盯着,偶尔处理一下机器人搞不定的“疑难杂症”。
这不是科幻片,而是正在发生的事。物流仓储的智能化,不只是企业的“降本工具”,更是我们生活的“提速器”——未来网购可能上午下单下午到,生鲜配送能更新鲜,这些背后,都是仓库机器人在默默发力。
万亿物流赛道的重构,已经开始了。
本文太侠拆解自《机器人重构万亿物流仓储产业链-华泰证券.pdf》
如果你也对AI感兴趣,太侠这边也整理了一份【AI资料包】,囊括爆款AI报告和行业研究,非常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