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研究院:2023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110页)

郭太侠2年前 (2023-12-24)AIGC300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研发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是技术研发过程中树立竞争壁垒、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报告对全球范围内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进行了深度分析,探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至今的技术专利布局趋势,并对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走向进行了展望。报告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及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冬明提供学术支持。

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全球专利申请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技术萌芽阶段(2000年以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早在2000年前就有相关专利申请,该阶段专利申请量较少,以日本专利为主。

第二个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2000年-2014年):专利年申请量较少,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前期以日本专利为主,其次是美国、韩国以及欧洲专利。该阶段后期,各国专利申请布局态势发生变化:早期主导申请的日本专利大幅下降进入平缓发展阶段,韩国、欧洲专利进入专利申请下行通道,美国专利申请量波动,而中国作为新的布局者入场,专利申请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各国专利申请增减相消,因此全球专利申请量呈现平稳发展趋势。

第三个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2017年):专利年申请量相比之前有明显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众多新申请人涌入该技术领域,使得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呈爆发式增长,并与其他国家的申请量之间快速拉开差距。同步呈现增长的还有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和PCT申请(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其中,美国的专利申请量于2017年正式超过日本,并稳定保持在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位。日本专利仍延续上一阶段的平稳发展态势,韩国专利申请量较少。

第四个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年均申请量维持高位增长,2019年达到峰值,2020年开始趋于稳定。在此期间仍以中国专利为主、美国专利位居第二。中国、日本、欧洲、韩国专利申请分别在各自申请区间内维持平稳状态,美国、PCT申请保持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是全球申请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累计申请数量已达6618件。其中,中国企业优必选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有效技术专利数量达763件,排名全球第一。

报告内容节选如下: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