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落地探索

郭太侠2年前 (2023-12-01)AIGC276

摩根士丹利已使用GPT-4进行投资策略分析,高盛也用大型语言模型做风险管理分析……

在ChatGPT成为华尔街投行的新装备时,更快、更准、更定制的金融大模型来了——彭博社发布针对金融领域50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BloombergGPT,在处理金融专业任务上的表现,比通用大模型实现了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大模型席卷金融业,一夜之间,几乎所有金融场景都在探索适配大模型接口。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有大型金融机构IT部门人士比喻,金融大模型从战略规划到部署落地,有着从“卖家秀”走到“买家秀”的差别。大模型在金融场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并不好走,现在谈效果为时尚早。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各类参与主体均多次提到“生态共建”,期待联合多方力量解决算力、算法、数据、安全、监管等问题,共赴这场金融大模型的“开卷考试”。

大模型席卷金融业

随着大模型走向千行百业,一个共识逐渐形成:将通用大模型与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大模型的适配性。继ChatGPT后,人工智能将在垂直应用领域掀起第二波浪潮。

巨浪席卷而来,国内金融机构和大模型厂商们也在争分夺秒抢滩。

今年8月份金融机构发布半年报,大语言模型还停留在高管们的口头报告中。如今,它们已经化身一张张采购订单投向市场。金融机构的采购需求,从算力储备到模型采购,从云计算资源到数据治理,覆盖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各类厂商。

10月10日,工商银行发布“NLP大模型产品新技术采购项目”入围结果,智谱华章入围;同月,招商银行(600036)千亿级预训练基础大语言模型招标中,上海稀宇科技夺标;11月10日,百度网讯、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拿下邮储银行“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金融场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项目包。在各大保险集团内部,针对大模型准备的GPU服务器采购、数据治理服务项目的招标,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据了解,金融机构部署大模型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独立全栈自研,强调独立自主可控。这是一些AI基础较好的大型金融集团布局大模型的路径之一。

第二种,在通用大模型或者专业大模型基础上进行微调,结合自身海量数据(603138)和丰富场景,形成契合自身需求的金融大模型。

第三种,从云端调用,按需接入各类大模型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完成私有化部署。当前,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大模型,都有面向金融行业构建生态合作伙伴的部署。

本篇目录:

  1. 大数据、大模型、大风控.

  2. 大合作、大创新、大共存

  3. 关注问题:后发劣势、可解释性、社会智能等

  4. 金融机构眼中的大模型技术

  5. 数字化转型助力大模型

  6. 数据信托助理大模型

  7. 大模型治理

报告内容节选如下: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