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P |“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
时间流逝不可逆转,个体也注定无法回避衰老。当前,全球社会步入老龄化已不可逆转,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8%;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3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4;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占比超过总人口的1/3。
直面老龄化,了解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如何作用于社会生活,事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当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更大挑战。
整体而言,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诸多“中国式”特点:一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尚不完备;二是老年人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层次多样;三是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养老挑战严峻;四是具有体制和基层组织优势,多元责任主体发挥合力。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与国内高校首家老龄研究实体智库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立足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老龄化进程、地区发展情况以及治理体系,探讨老龄化进程中,“中国式”特点、困境、挑战与机遇。
来源:复旦&21世纪经济报道
报告内容节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