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Insights:中国3D打印报告

郭太侠3年前 (2022-07-21)先进智造719

最早 3D 打印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到 1988年,麻省理工学院 ElySachs 教授和其同事研发出 binder jetting prototype(粘合剂喷射原型)并给出 3DPrinting的命名。因此,"3D打印"一词最初指的是 binderjetting,即指用喷墨打印头层层堆叠,将粘合剂材料沉积到粉末床上的过程。如今,全球技术标准使用官方术语"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来指代更广泛的增材制造技术。

3D 打印,又称增材制造,作为一种制造技术,背后映射的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沿革。

其可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和医疗保健等行业,为生产带来经济价值。增材制造产业 30年发展以来,在技术先进性和企业成熟度方面,形成以欧美国家领衔,中国、日本等国家相继追赶的局面。

3D打印产业,也称增材制造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实现了制造方式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

增材制造设备是指依据三维 CAD设计数据,采用离散材料(液体、粉末、丝等)逐层累加原理制造实体物件的技术设备。此外还涉及粉末/丝状材料高能束烧结或熔化成形、丝材挤出热熔成形、液态树脂光固化成形、液体喷印成形、片/板材粘结或焊接成形等增材制造相关服务。

从产业成型来看,自 1988年麻省理工学院 Ely Sachs教授和其同事研发出binderjet-ting prototype(粘合剂喷射成形原型)并同时给出 3D Printing的命名,经过30余年,3D打印已形成较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并且在消费、工业、汽车、医疗诸多应用场景实现试产或应用。

来源:CB Insights

报告内容节选如下: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