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大数据:数字时代的数据与隐私(77页)
数据的广泛使用,引发了人们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应该归谁所有,以及该如何分配数据使用产生的福利和风险?大数据应用在多大程度上会带来“赢者通吃”的现象,从而阻止竞争,损害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近日,开放型研究机构罗汉堂近期发布了《理解大数据:数字时代的数据和隐私》(中文版)。报告尝试回应数据价值、数据分享风险和解决方案、数据治理原则等问题,并建立了理解数据的整体性框架。
报告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本质上是如何利用那些任何个体都不可能掌握的整体信息的问题,因此数据分享对人类社会协同有重要意义。在数字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联结更加便捷和普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经济学除了关注缓解社会信息不对称,还要去理解数据应用所带来的问题,包括隐私保护、数据权属和价值分配,和大数据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
为此,报告构建了帮助理解数据的整体性框架,即“数据权衡框架”。框架包括大数据应用场景中包含的数据主体、数据生产者、应用场景这三个元素,数据的非竞争性和不可分离性这两个基本特质,以及考虑数据问题的根本原则。这一框架提供了整体的和平衡的视角,帮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不同于有形要素的数据。
报告指出,数据的价值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方面:
数据分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连接和参与,彻底改变了人类参与协作的范围和深度。
大数据可以带来更明智的决策,让中小企业和贫困人群这些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主体受益。
信息分享在线上的买家和卖家之间建立信任,市场规模因此扩大,引入更多良性竞争。
报告节选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