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2021年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大众篇和小微篇)
金融在变,随着用户行为在不断改变。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这种改变带来现实的依托,金融机构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变迁,并针对性得做出产品或服务的调整。
洞察国民金融需求 后疫情时代,用户“存、花、贷、保”多元变迁
微众银行We研究负责人孙雯进行了《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报告》中的大众篇的解读,重点介绍了大众用户“存、花、贷、保”金融行为的变化趋势。
在“存“方面,用户的理财热情高涨,有过投资理财行为的用户从2019年的53.5%大幅上升到今年的84.2%,选择基金产品和随存随取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理财的用户数量增长迅猛。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大众对养老关注度较高,期待安全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更综合、全面的养老金融服务。
在”花“方面,理性消费越来越成为主流,超前消费比例逐年减低。这一背景下,用户对于国货的认可度趋高,用户购买的最主要国货品类是手机,但年轻人在美食、美妆、游戏、影视等领域的消费表现出更倾向国货的现象。另外,数字人民币也在加速走进大众生活,试点地区用户的使用呈现“三高一低”特征,即高知晓度、低了解度、高满意度、高使用意愿。
在”贷“方面,用户的信贷行为趋向理性化,高频、多平台借贷的行为在减少,表现在一年内使用信用贷款10次以上的借贷用户占比从2020年的15%下降到2021年10.4%。调研还发现互联网银行的信贷普惠下沉效果初显,五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对“互联网银行信用贷款“的使用比例高于其他地区。
在“保”方面,年轻人群更容易接受线上购买健康险,并且线上健康险用户的高线城市聚集的特点更明显,这说明下沉地区用户的健康险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渠道上,约8成的线上健康险用户通过“头部互联网平台”了解健康险信息,其次是保险公司App。且大众对“保险+健康”的金融服务仍有有较多期待,线上问诊、体检、基因检测等健康服务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这与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管理需求的现象相符。
报告节选内容如下: